技术撬动市场--充电桩还面临这些关键问题
近几年电动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充电桩产业链也高速发展,高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电动车保有量还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导致配套的充电桩长期面临运营困局,反过来也制约充电设施建设速度。一方面,快速增长的建设数量,与之不匹配的是参差不齐的产品质量,客户体验差、不兼容、安全隐患高等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在不是仅仅依赖政策引导的情况下,行业应怎么行动助力产业破冰!
车桩的匹配度
仍处于失调状态
中国充电联盟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我国充电桩共计约70.8万个。尽管全国充电桩数量同比增长较快,但车桩的匹配度仍处于失调状态。
一、产业前期,一些充电桩布置的并不合理,导致有些地方无桩可用,而有些地方充电桩过于闲置。
二、充电桩因其硬件固定,受周围环境,如电能环境、通讯干扰等影响较大。目前国家对充电桩的电能质量尚没有定义标准值,充电桩充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平衡、闪变、波动、谐波等情况,一定几率导致出现充电不成功。
三、充电设备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充电桩无法有效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用户体验无法保证。
四、大型娱乐场、商场等位置,整体充电需求相对较高,但相对的,这些地段土地资源紧张,油车占位、有桩没有停车位等情况也比较难解决。
从问题出发找方案,破解充电桩行业瓶颈需从充电桩布局、运营、商业模式创新;现有和新增充电快速检测检定;充电设施产品质量、计量准确性、创新计量技术以及充电桩与系统平台通信可靠性等一起发力!
充电设施的部署
和商业模式创新仍为行业重点
作为充电设施的研究和部署建设等等,实际上它真正面临是哪些问题呢?从我们感受来讲,这几个方面是他将来真正要面临的一些挑战。首先从车辆在行业应用角度来说,可能分的是基于公交、物流车辆、网约车、运营车辆,包括个人乘用车等等,在不同的应用场景里面,需要提供充电服务的需求还是不一样的,包括对充电需求的要求,包括功率要求,充电的速度等等,可能都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里面,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而充电设施的布置涉及到将来运营服务的问题,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运营服务上有不同的策略。像日本就是以四大车企和国家投资银行成立了一个充电服务公司,中国和美国包括欧洲,实际上更多是通过这种市场化的手段,在国内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行业去创新商业模式以及技术上的一些创新等等。虽然说这几年有一个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商业模式的探索方面还是需要有不断的积蓄。
充电设施
产品质量、计量准确性仍需提高
据相关专家介绍,充电桩系统由变电与配电设备系统、充电设备系统、户外设备系统、监控层设备系统5大系统构成。电网传输过来的高压电压通过高压配电和变压器降压为低压电压,经过低压开关传输到充电桩,再由充电柜将电流整流、滤波、放大,让电压和电流达到要求值。但目前国家对充电桩的电能质量尚没有定义标准值,因此会出现不平衡、闪变、波动、谐波等情况。这些对计量提出挑战。
另外,目前一些企业在充电桩计量部分投入并不多,主流车桩的互操作性现在已经大幅提升了,无法充电的技术问题大量减少,但仍存在大量非主流车桩。比如现在主流充电设施比较知名的大概是二十家,但是实际上现在市场上存在三四百家充电桩企业。整体来看,充电桩行业企业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内部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智能交通能源互联网,充电卡没有统一标准,充电接口和通讯协议可能存在不匹配的情况。整体把控产品质量,才是提升用户体验的重点。
充电桩快速检测问题迫在眉睫
与大家比较熟悉的电能表检定不同的是,充电桩计量检定针对的是整体误差。因为前期测试发现,存在充电桩内的表很准,但是整体误差很大的情况。综合考虑,充电桩的计量检定是把充电桩当做一个整体来看,要求以充电头作为计量点。
与咱们比较熟悉的电能表检定不同的是,充电桩计量检定除需要对计量准确性检定外,由于还需要收费结算和考虑峰谷峰值不同电价的充电需求,能否在时段内正确的收费或者跨时段分别计费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还需有充电付费金额误差测定、时钟示值误差测定。
检定规程中要求充电桩(机)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但是以每个城市几万、几十万数量的充电桩基数为例,现有充电桩检测设备完全无法满足相应的检测需求,且目前充电桩设备质量层次不齐,产品各异,无疑增加检定难度。如何快速可靠的对其进行计量检测,如在桩体增加快速检定接口等,已经迫在眉睫,研制快速检测设备提高效率才可能提供计量服务。
充电设施通信稳定性
和智能交互仍需增强
充电桩布局环境较为复杂,一些特殊场景例如车库、山区旅游景点、恶劣天气等,对于充电桩和系统主站的通信提出了新的考验。通信稳定性决定了充电服务和支付体验。
另外充电桩的智能交互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之一。有的充电桩会在APP上显示,但实际上它并不对外开放,这就造成了用户的困扰。充电桩的支付方面也存在类似问题。纵使企业们在努力实现支付方面的互联互通,但仍有需要用充电卡或者充电桩企自身的APP才能支付的情况出现,目前的支付领域仍然没有完全打通。
探讨:
假如充电桩作为一种计量设备
充电桩不只是一个提供安全充电服务的设备,特殊的一点是,公共充电桩充的电不是用户自己的,所以计量计费功能成为必须。而充电桩比之电表,除计量功能外,还承担收费、资源整合等功能。另外交流充电桩交流电变直流电的损耗,例如整机消耗了110度电转化为电动汽车充入的100度电,那么如何界定收费又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但同时,在表计非常纠结的问题在充电桩中不存在,比如电池问题、比如费率问题。电能表电池故障非常高,而充电桩里没有电池的概念,不需要电池。充电桩回路里不需要国网公司的1000多个数据项,只需要关注电压、电流、功率等瞬时值,只需要关注单次充电量即可。其次,尖峰平谷费率产生一些变化时,电表没法应对,而充电桩系统只负责计量,其余全部依靠后台系统下发,通过可靠的通信系统和服务器相连接,服务器每一次通信都会下发一次时间、费率、收费等。
目前行业里出现采用成本较低的功能较少的电表来承担充电桩计量功能,但是很多行业人士认为这并不是充电桩计量的出路,关于把充电桩作为整体计量的设备的声音在行业里没有停息,目前也有企业进行把充电桩计量部分嵌入到充电桩电路板的尝试。
整体来看,充电桩与电表有相同,但更多是不同,充电设施功能越来越趋于网络化、信息化、平台化,计量方面也将越来越趋于可靠、准确、设计合理。
如果仅仅谈充电桩商业模式寻求行业突破则难免不好落地,从重要的基础属性--计量属性出发,以技术角度看源头问题,加强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检测检定,对市场上产品进行整体把控。
就如之前一位大神所说,技术问题最本质是突破管理的问题,那么擅长计量的表计圈和擅长运营的电动车产业链之间的碰撞,两个产业链之间的合作将带来什么样的火花和创新合作呢!
8月10日,环球表计将在北京举办“电动车和计量”专题,目前已邀请电动车产业链、车联网代表、储能代表、充电桩制造和运维企业、充电桩检测专家、表计计量代表企业参与,欢迎行业人士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