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充电 护桩更比建桩难
前不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强调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市场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充电基础设施依然面临着建设落地难、运营效率低等问题,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亟待提升。
燃眉之急是建桩
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的第一步。中国充电联盟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11月,全国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29万台,其中包括交流充电桩18.1万台、直流充电桩10.8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0.05万台,环比增加5086台。
目前,新能源车主无桩充电的窘境得以大大改善。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截至目前,顺义区公共充电桩服务半径已达4.6公里,提前完成了“到2020年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的目标,符合服务费补贴要求的充电量达115.74万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170%。
随着充电桩的服务半径正在缩小,新能源车主基本都能找到充电桩,但是充电难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记者走访发现,坏桩充不了电、油车占位等系列问题正在成为新的“拦路虎”。
当务之急是用桩
“截至目前,北京市公共电动汽车充电站点共计1400多个,充电桩13000多台。一般情况下,客户报修后,运维工作人员会在15分钟内接单,45分钟内到达坏桩现场,2小时内完成设备检修。”华商三优运维服务中心运行维护部经理董启如是说。
在实际运维过程中,目前遇到的问题主要有6大类:充电设施外力破坏现象严重,包括显示屏和充电枪线等;偷盗设备内部器件情况严重,包括桩内器件和通讯卡等;充电站内配电箱和车挡等附属设施损坏严重;随地大小便和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燃油车抢占电动车专属停车位;非应急情况下,误按设备急停按钮造成设备无法正常使用,需运维人员进行现场处理,对运维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
上述问题给充设施运行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首先,外力破坏严重影响充电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其次,因油车占位,电动车主需多次寻找充电站,迫使急需补电车辆陷入更加缺电的境地,影响车主们的用车感受;再次,非应急情况下误按设备急停按钮,不但影响其他用户充电,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维修工单,给运行维护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工作。
趋人之急是护桩
相比一些常见问题,性质更为恶劣的是恶意窃电。今年11月底,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以盗窃罪对北京一网约车司机董某做出最终审判,因董某利用国家电网充电软件漏洞免费或低价充电,经国家电网(北京)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筛查统计和估算,认定董某窃电382次,价值人民币8406元。最终董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
众所周知,公共充电站多建设在社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恶意窃电会对充电场站设备的实际服务能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及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因恶意窃电和外力破坏充电设施造成高额的经济损失。
为防止窃电等外力破坏行为,有些运营商现已加强对重点国网充电站点的巡视力度,通过技防、人防加大对外力破坏行为的治理,一经发现破坏充电设施的行为将立即报警,通过法律震慑破坏充电设施的不法行为。
另外,有些运营商对重点充电站点设施还加装了防撬抱箍,目前累计对重点场站配电箱和充电桩加装防入侵抱箍5200多套。
文明充电对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营造便捷、安全、稳定的充电环境对提升充电服务质量与用户感受至关重要。我们呼吁增加不法行为的违法成本,共同营造美好的公共服务环境。